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文件 > 沈河政发文件
沈河政发文件
沈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2022年03月01日来源: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直属单位:

  现将《沈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河区人民政府

                                                                                                                                                                                                                2022年2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沈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十三五”时期,在沈河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沈河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5.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健康沈河和体育强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按照《沈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沈河政发〔2021〕3号)中“促进特色体育事业发展”要求,为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沈政发〔2021〕17号),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区建设,准确把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新目标,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沈河体育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为基本建成高能级、高质量、高品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

  1.参与全民健身人群数量大幅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6.5%,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69%。

  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8平方米以上,巩固提升“15分钟健身圈”,社区实现“10分钟健身圈”。

  3.社会体育组织体系机制逐步加强。区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 15个,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达到145个,健身站(点)达到260个以上。

  4.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持续开展。打造具有沈河自主IP品牌精品赛事4个,每年承办5场以上大型品牌赛事活动,80场次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

  5.体质监测与指导服务进一步优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5人,全区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20人,国民体质监测人数平均每年不少于300人。

  6.“体育+”融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体育+旅游、体育+休闲、体育+健康、体育+教育、体育+科技等融合化产品与服务更加丰富,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常年参与健身人群的人均体育消费年均增长8% ,突破3000元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优化公共服务体系。

  7.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沈河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沈河区体育公园升级改造,谋划推进沈河区五里河体育公园改扩建项目。

  8.实施加大供给与提升改造计划。盘活街区空闲土地,加大设施供给。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场地设施。五年内改造2-3个智慧体育公园,补齐111个社区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大力发展群众性滑冰场。

  9.开展场馆与设施开放服务行动。建立健全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改造完善场馆硬件设施,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使用效益。公共体育设施和具备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教学情况下,有序向社会开放。引导鼓励各类体育场所对儿童、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10.持续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在原有的四个“社区主题文体广场”基础上,陆续打造山东堡社区“家和体育文化广场”、海棠社区“四苑体育文化广场”、御龙社区“五乐体育文化广场”、药大社区“三爱体育文化广场”、多福社区“福韵文化体育广场”和富民社区“平安体育文化广场”。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自主IP品牌。          

  11.开展全区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举办全区全民健身大会、全区践行“两邻”理念社区运动会。持续开展全区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活动、全民健身日、“行走五里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等主题活动。

  12.打造拥有沈河自主IP精品赛事。利用沈河区冬泳基地的优越条件和影响力,持续举办“冬泳人永远是年轻”全国冬泳邀请赛。依托沈河区体校全国重点单位和全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优势,举办“沈河杯”全国青少年乒乓球邀请赛,打造一系列具有国家、省市影响力的沈河自主IP精品赛事。

  13.组织全民参与多项并举的健身活动。发展广场舞、健康跑、徒步走、游泳、骑行、冰雪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推广武术、围棋、太极拳、象棋、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推进“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等群众性赛事活动的开展。

  (三)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水平,做实国民体质监测。

  1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持续扩大队伍规模,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丰富培训主体、扩大培训数量、拓展培训内容,满足健身多样化需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社区、服务群众,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推出具有沈河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沈河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

  15.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制度。推进体质监测、健身指导、运动干预和体医结合的居民体质干预工作。落实市规划中的“五进”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状况调查,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开设线上科学健身大讲堂。鼓励体育明星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科普活动。征集推广体育科普作品,促进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的研究和普及。

  (四)激发体育社会团体活力,健全组织运行机制。

  16.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在“沈河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区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多部门联动推进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完善以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向街道、向社区延伸下沉。

  17.加大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跑步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做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

  18.推进组织覆盖广度。鼓励健身团队和站点转化为固定的健身组织,推进社区健身俱乐部、青少年健身俱乐部、老年健身俱乐部、休闲体育俱乐部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做到每个街道拥有一个以上的健身俱乐部,每个社区拥有一个以上健身点和健身指导站,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五)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实现全民均衡发展。

  19.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落实“双减”意见,加强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供给,保障全区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积极推动全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

  20.提高全民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

  21.注重特殊人群全民健身服务。积极支持残疾人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每年推荐培训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0 名。为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中心配备康复类健身设施,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加强妇女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人群体育健身服务。

  22.推动职工群众体育发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健身团队,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倡导举办机关职工运动会。鼓励有条件单位坚持做“工间操”,倡导职工每周健身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职工亚健康人群。

  (六)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融合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23.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整合全区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大力发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

  24.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区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

  25.促进体旅融合。依据《沈阳市浑河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通过普及推广冰雪、水上、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沈河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

  (七)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健身消费并举。

  26.优化产业结构。以我区全国重点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沈河区冬泳基地和20余家高端健身会馆为龙头,加快形成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我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27.引导体育消费。以古城中街为核心,在全区各大市场、商场打造一系列体育服装以及运动器材销售的展示中心。鼓励众多串吧、酒吧开辟赛事转播观看专区,鼓励各大商业综合体引进一系列体育娱乐设施。实现一个包含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用品、体育设施、体育传播等若干行业的沈河体育消费格局,为沈河建设文体旅大区奠定基础。

  (八)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普及全民健身文化。

  28.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讲好沈河群众全民健身故事。传承挖掘沈河健身文化。加强对马琳、陈幸同等从沈河走出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事迹的彰显,加强对沈河乒乓球、羽毛球、田径等项目荣耀的整理,形成沈河体育精神,激发斗志、鼓舞士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传承福陵社区、回民社区满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策划开展沈河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赛事活动,打造沈河区全民健身媒体传播矩阵,讲好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健身达人的沈河全民健身励志故事,传播体育正能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区政府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区政府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沈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二)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

  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

  (三)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

  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四)实施评价监督。

  建立全民健身综合评价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形成包括媒体、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监督反馈机制。加强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全面评估。

  (五)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文件链接:【解读】关于《沈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

文件链接:【图解】关于《沈河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

主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办公室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联系方式:shenhe_gov@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030004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24700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