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政府信息 >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2015年沈阳市沈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04月09日来源: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2014年12月29日在沈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沈河区人民政府区长 曾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城区建设和管理,全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突出项目核心地位,落实区域带动战略,抓住招商引资关键,把握财税增收重点,及时研判,积极应对,扛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45亿元,同比增长6.1%。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12亿元,增长6.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增长1%。地方税收收入完成90.1亿元,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9亿元,增长2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180元,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51亿元,增长12.2%。出口总额完成5.48亿美元,增长13.1%。

  金融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强化金融产业的主导地位,举全区之力加快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开展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完成开发区扩区,辖区面积增至5.9平方公里。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引进金融类企业64家,金融业税收贡献率达45.2%,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的35%和53%,开发区单位面积金融贡献率稳居东北之首。成立沈阳金融中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一批金融创新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举办中国(沈阳)国际金融高层峰会,承办中国金融论坛2014东北分论坛和2014首届中国东北(沈阳)金融交易博览会,开发区影响力不断提升。

  东部新城建设全面提速。立足打造沈阳新的经济隆起点,加快东部新城大开发、大建设、大提升。编制完善东部发展规划、控详规划、综合管网规划和专项规划,推进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土地整理及组卷报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实施方案》通过省级审批,储备再开发用地面积达134万平方米。凌云六药地块居民产权调换房开工建设。

  皇城功能区提档升级。挖掘皇城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区文化品质。投入2亿元,推进皇城地区综合改造,头条胡同、翰墨轩巷等6条特色胡同文化提升工程基本完成,特色胡同经济初具形象。中街豫珑城、皇城里等商旅文综合体项目即将运营。辽宁蓝猫文化创意作品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获文化部“2014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专项支持。

  五爱和南塔功能区加快发展。发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优势,完善总体规划,健全市场功能,丰富经营业态,功能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五爱购和阿里巴巴南塔产业带网上批发电商平台运行良好。群升二期城市综合体项目竣工,沈阳国际皮具城等项目开业运营。五爱集团被评为省服务业领军企业。五爱和南塔功能区市场年成交额分别达到392亿元和205亿元,继续保持了东北地区批发零售业的领军地位。

  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强化项目拉动作用,依托“双进双解”、“两包四联系”载体和项目运行管理平台,完善调度机制,加强跟踪服务,解决项目挡光等重点问题22个。宝能环球国际金融中心等16个市重点项目达到形象进度,总投资738亿元,占全市的1/10;总建筑面积835万平方米,占全市的1/9。新卓越大厦等15个50万平方米存量资源成功盘活。

  招商工作有序开展。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城区开放度和助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考评体制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围绕金融、文化等产业,赴外开展招商活动,洽谈推介重点项目75个。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担保额达80亿元的辽宁政融担保以及香港灏天贵金属等金融服务类机构成功入驻,英国渣打银行即将落地。全区共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400家,其中总部企业、世界(国内)500强及其投资企业75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达58.3%。

  (二)百姓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坚持把建设幸福沈河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市区两级累计投入22.9亿元,提升为民、便民、利民、惠民水平,构建了立体式、多元化、全覆盖的为民服务格局。

  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倡导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构筑幸福和谐家园。完成老旧弃管小区综合改造,基本实现“路平、草绿、灯亮、门严”目标。全区416个879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区上水管线改造完毕,有效解决了老旧住宅区上水管线老化问题,受益居民达8万余户。加强社区用房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12处不达标社区用房改造,社区用房面积在全市率先全部达到600平方米以上。完成五里河等3个街道和多福等4个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了以曲苑文化为代表的3个特色文化社区。推进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开展“5·25和谐社区日”等系列活动。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完成智慧沈河顶层设计,启动公共信息平台、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金融等重点项目。我区获得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朱剪炉街道回民社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密切关注基本民生和底线民生,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完成实名制就业3.8万人,帮助22名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就业。征缴养老保险费30.28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00万元。启动沈阳乐居高端养老院等民营养老机构建设,基本完成大南龙凤寺巷养老一条街改造和2个为老服务分中心建设,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坚持市场化运作,推进82家日间照料站连锁经营。完成50个社区无障碍改造,为1283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所有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595万元。为所有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安全四宝”。为4.86万户低保户发放救助金3027万元。加快八里堡地块29万平方米棚户区和西华北里等4个地块3.6万平方米危房改造,受益居民达2507户。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坚持在更高层面、用更高标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创新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文化部中期评估。区文化体育中心开工建设。打造了五里河街道文体中心等5处规模超千平方米的基层文化活动阵地。社区书屋和电子阅览室建设位于全市前列。举办2014盛京城灯会庙会等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110场次。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中小学体育艺术示范区和省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示范区。完成149中等5个综合楼项目建设及共青团实验中学等17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完成沈河区社区学院和32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11所幼儿园改造,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063个。我区顺利通过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验收。深化全科医生包户、家庭医生签约等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累计上门服务3.2万人次。加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68.9万人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

  加强和谐平安沈河建设。深化国家级平安区建设成果,“全社会调解”工作模式被国家信访局认定为都市版“枫桥经验”,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会议上向全国推广。强化初访案件受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开展领导干部包案接访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受理来信来访1106案6325批次,按期结案率100%,息访率95.8%。圆满完成重要时段信访稳控任务,信访积案百日攻坚行动息访率市内五区排名第一。开展治安热点问题及重点区域社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组建专业武装巡逻队伍,对全区20个巡段开展全天候巡逻防控。投入2615万元,新建泉园和南塔派出所。投入818万元,升级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地区、重点街路和住宅小区监控全覆盖。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四级安全监管网络。开展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整治,保障群众饮食安全,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开展安全生产基础信息普查核实综合整治,排查隐患3460处。大南等8个街道通过国家级安全社区复评。

  (三)城区环境品质稳步提升

  围绕打造美丽沈河,把握城区管理精细化主线,累计投入近9亿元,全面开展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工作,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进全区特别是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马宋公路等13条道路改扩建和万柳塘公园改造。对凌云街等82条市政道路和排水设施、万泉街等23处积水点进行维修改造,翻建排水管线1.5万延长米,翻建和维护市政井3800座,新建窨雨井1722座。对重点区域街路楼体和绿地实施夜景灯饰亮化工程。对方家栏路等8条街路行道树和市府大路等5条重点街路环岛绿化进行补植。

  城区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完善常规、常态和长效化城区管理机制,打造一流城区环境。对青年大街等13条精品街路实施全时保洁和全域管理。对38条主要街路和9大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1.1万人次、落地灯箱牌匾900余个、街路小招贴和喷涂2.4万余处,拆除各类违章建筑3.6万平方米。增配专业化除雪设备,新增专业化除运雪面积408万平方米。推进五爱、皇城、北站地区动静态交通整治,增设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和违停抓拍系统,重点区域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城区生态环境逐步优化。深入实施“蓝天工程”,超额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完成祝家供暖公司等4家单位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新北电厂脱硫脱硝改造。完成燃煤锅炉拆小并大工程23处,拆除锅炉33台,涉及联网面积72.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满堂河综合治理,樱花岛湿地工程投入运行。

  (四)政府自身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创新为民服务方式,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四风”突出问题195个,整改181个,正在整改并将长期坚持的14个。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作风的一系列制度规定,有效规范从政行为。承接省市政府下放的管理权限271项,加强审批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成立区政府采购中心,强化区属经营性房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完成预算执行审计及专项审计调查项目20个,配合上级部门完成土地出让金审计。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建立跟踪督查机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三重一大”、“四不直接分管”制度,强化权力监督制约,廉政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承办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14件,其中区人大代表建议217件,区政协提案158件,省市建议提案39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向人大专题报告工作9次,接受代表委员视察检查15次。我区作为唯一区县政府代表,在全市建议提案办理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格化建设,调解纠纷3608件,成功率97%。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接待法律咨询千余人次,我区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先进区。

  为民服务载体日趋完善。搭建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开通民生诉求热线,叫响了“96125·有事找政府”的服务口号,安排2700万元专项资金,推行“先处置,后确权,再追责”工作新举措,解决一大批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点滴事、突发事、琐碎事、难心事,“先予处置”工作模式在全市推广。整合卫生应急处理、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生服务等医疗资源,打造了东北首家区域性综合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按照全省示范、东北领先、全国一流标准,在交通便利的沈河中部地区建成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中心平台,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此外,涉农、档案、人防、宗教、兵役、双拥、慈善、人口计生、红十字会、妇女儿童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团结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新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这里,我代表沈河区人民政府,向一直以来与我们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地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面临的问题:一是骨干税源增长乏力,重大项目数量不足,持续增强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还需更强有力的措施。二是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缩短新老城区间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的距离,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需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三是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占道经营、交通混乱等问题时有反弹,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任重道远。四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还要付出更大努力。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推卸、不回避、不畏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力建设幸福沈河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决策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形势。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区域发展看,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市场活力,为辽宁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一些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冲击和制约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就城区工作而言,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考验。

  我们要充分估计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长期性,更要看到中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的决心以及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我们要充分估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紧迫性,更要看到我们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回应群众诉求、真情顺应群众期盼、真心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努力不会改变。

  我们要充分估计创新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更要看到我们探索促进民和、凝聚民心、保障民安的治本之策,让老百姓顺心、舒心、开心、放心的追求不会改变。

  我们要充分估计加强作风建设的艰巨性,更要看到我们改进作风、反对腐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反对“四风”突出问题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不会改变。

  与此同时,还必须看到沈河的比较优势:我们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中心城区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将使我们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实践中成为先行者和受益者。我们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金融、房地产、商贸流通及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将使我们有能力应对风险挑战。我们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将使我们赢得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汇聚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我们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沈河人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永不服输的劲头,将使我们的底气更足,斗志更旺,干劲更大。只要我们态度积极,目标坚定,措施得当,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续写新的篇章,铸就新的辉煌。

  2015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区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部署,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讲法治、促和谐,抓改革、转作风,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检验的一流业绩,全面建设幸福沈河。

  总的目标安排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地方税收收入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出口总额增长5%。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抢抓东北振兴机遇,构建市场体系完备、功能业态健全、监管环境规范的金融产业发展新格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血脉。推进沈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扭住这个龙头,抓住这个核心,举全区之力推进金融产业发展,为东北振兴提供金融支撑。

  推进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加快实施《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专项方案》,围绕金融市场、组织、服务、空间、人才、政策等六大体系,推进金融业态、金融产品、金融体制、金融工具、企业融资结构、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创新试验。大力发展银行、信托、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科技金融等金融服务业和法律、会计、咨询、评估等商务服务业。探索新型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培育金融创新研发机构,提升金融创新能力。

  加快金融管理体制创新。完善与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减少管理层级,提升行政效能。加强金融统计体系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创新金融产业发展管理模式,探索专群结合、覆盖全区、责权明确、规范统一的金融管理机制,建立全区上下共同参与的大管理、大服务、大监管、大宣传工作体系。突出金融产业引领作用,发挥国有资本放大效应,依托沈阳金融中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

  营造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晋级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制定鼓励金融业创新、吸引金融机构聚集的政策,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建立与上级金融监管机构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平台。实施金融人才特区战略,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实施《金融中心总体规划》,力争金融中心三期规划建设早出形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法人单位和全国性金融总部入驻开发区,确保引进金融类企业55家以上。

  (二)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构建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同步提升的经济运行新常态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加快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狠抓项目建设。突出项目引领和支撑作用,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风险效益评估。加速地块包装出让,督促落地项目尽早启动建设,提高在建项目投资强度。确保嘉里中心二期等18个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建设,华强金廊城市广场等重点项目达到形象进度。启动高官台东等近2.6平方公里区域的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为项目落地释放空间。

  强化招商引资。立足于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突出招商重点,提高招商质量,强化后续服务,落实激励机制,培养专业团队,确保招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加快竣工项目二次招商步伐,既要招传统产业,又要招新兴产业,更要招重大税源企业,涵养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向存量楼宇宣战,盘活一批存量资源。

  加快东部新城建设。按照建设沈阳新都心和东北创智谷功能定位,强力推进东部新城大开发、大建设、大提升。完成东部新城发展规划、控详规划及专业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抓紧实施管网、道路、供热等基础设施改造。加快东部棚户区改造,持续改善百姓居住环境。推动辽宁能源欣享城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百步亭农大地块等3个项目尽快落地,让东部新城成为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决战决胜的主战场、拉动增长的发动机。

  加速皇城功能区改造升级。加快皇城地区综合改造,推进特色旅游业发展,打造东北靓丽名片。鼓励以文化和科技为引领的创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提升文化产业税收贡献率。以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申报为契机,探索文化与金融、旅游、商贸等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培育一批文化支柱企业。做大做强中街豫珑城和皇城里文化产业园项目,引领皇城地区特色胡同经济和“夜经济”发展。

  推进五爱和南塔功能区发展。争取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做大做强五爱购和阿里巴巴南塔产业带网上批发电商平台,推动电商产业加快发展。完善并实施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地块整理和资源整合,拓展发展空间。推进仓储、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境外商品输出平台,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三)改善百姓民生福祉,构建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幸福工程新品牌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方便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满腔热情地解决好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提升幸福社区建设水平。推进社区标准化、精品化建设,打造10个功能完善的精品社区。推动街道和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为民服务“一口受理”。以国家智慧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智慧金融、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重点项目。完成社区换届工作,提高居民代表直选率。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拓宽居民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培育公益类、服务类和福利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做实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加强双拥文化阵地建设,确保实现双拥“八连冠”。依托市民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平台硬件精品化、软件品牌化、服务精细化、民生项目化进程,第一时间解决困扰群众的民生难题。

  做实文化惠民工程。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强公共文化课题研究和制度创新,引导社会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理流动。以区域特色和民间文化为依托,打造区域文化特色品牌,举办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区、街、社区三级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和文化数据库。加快建设区文化体育中心,搭建全区特别是东部地区居民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打造3处特色文化社区、5处特色文化活动阵地和10处特色体育健身阵地,做实15分钟文体活动圈。加快“百姓大舞台”改造建设,打造多功能的区级文化活动阵地。

  推动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巩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成果,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兴办“适合的教育”为引领,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方凌小学和育源中学教学综合楼项目,完成81中、82中教学综合楼建设,确保实验学校东部校区小学部投入使用。打造学前教育品牌,新增823个学前教育学位。推进集团化办学,努力提升高中教育竞争力。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终身教育健康发展。开展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工作。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特色品牌,巩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成果。完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化网络平台,更新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探索基层医疗资源共享模式。扎实推进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持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实名制就业3万人,帮助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完成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引进创业企业12家以上。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养老保险征缴,实现应保尽保。建成2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民营养老机构,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强化日间照料站社会化运营管理。完成30个社区无障碍单体改造。加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救急难”试点区。

  (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构建天蓝、水碧、居安、行畅的城区环境新面貌

  顺应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努力推进城区建设和综合治理,增强城区魅力、提升城区形象,为建设幸福沈河提供优良的环境保障。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精细、精致、精品理念,推动城区建管工作上档次、上品位。完成十二纬路等13条街路整修,对347个老旧小区内道路进行养护,对令闻街等13处积水点进行改造,翻建排水管线8130米。完成双河城等7块绿地和明渠二街等22条街路绿化景观提升,加快满堂河两侧景观改造。对区内147处亮化点位和青年公园园区庭院景观灯饰进行维修维护。

  提升城区管理水平。探索三四级街路机械化作业模式,提升街巷路精细化扫保质量。加大全区特别是东部控违拆违力度,逐步取缔违规占道市场和违规广告牌匾。建立常态化的保障型物业管理机制,巩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成果,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的物业服务。建设3处立体停车场,完善动静态交通管理长效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社会参与的交通工作格局。

  优化区域生态环境。继续实施“蓝天工程”,推进生产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和供暖企业环保设施更新。完成惠天热电等8台燃煤锅炉高效除尘器改造。完成30处燃煤锅炉拆小并大工程,涉及联网面积280万平方米。加大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五)打造和谐平安沈河,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规范有序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从根本性、源头性和基础性工作抓起,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严格落实稳定第一责任,以“事要解决”为目标,深化“全社会调解”工作模式。强化源头预防和风险评估,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规范信访接访工作秩序。健全十大专业调解基地建设,推动全社会调解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加大矛盾调处解决力度,完善接访下访包案机制,实施信访积案“销号工程”。做好重要时段信访稳控工作。

  优化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巩固国家级平安区建设成果,加快公安部门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完善城区治安防控体系,深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强化专业化武装巡逻防控。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居民群众安全感。

  构建安全生产环境。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树立安全红线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建筑工地、特种设备、职业卫生等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强劳动密集型场所等重点区域消防隐患排查整改,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完善网格化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实施动态监管、闭环销号,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开展省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示范区试点工作,提升突发事件应急防范能力。

  (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构建高效、务实、法治、廉洁的人民政府新形象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行政、廉洁行政,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强作风常态化建设,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推动法治城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加强廉政监察、效能监察、行政监察和执法检查,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落实省市各项改革举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放得下、接得住、落得实。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规范监管标准,提升监管效能,整合监管队伍,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提升服务水平。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权力监督、提高行政效能、方便服务群众为重点,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加强区街电子政务建设,打造网上审批平台。建立权力清单、服务清单和事项清单,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彻底清除市场准入门槛。完善督查和绩效考评管理体制,实施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行政效能。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工作,坚决查处涉企“三乱”及窗口“三难”问题,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

  强化作风建设。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坚持“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开展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和民生工程审计,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此外,做好涉农、档案、人防、民族、宗教、兵役、残联、慈善、人口计生、红十字会和妇女儿童等工作。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变革与奋进的伟大时代,富民强区的梦想激荡,创新发展的步伐铿锵。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创新实干,为全面建设幸福沈河而努力奋斗!

  附件:

  2015年沈河区政府涉及民生的10件实事

  1.打造3处特色文化社区、5处特色文化活动阵地和10处特色体育健身阵地,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和文化数据库,建立网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完善沈河区社区图书阅览室管理通借通还系统,实现图书资源全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3.加快沈河区“百姓大舞台”改造建设,打造集“百姓剧场、惠民演出、市民影院、团队活动、文化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文化活动中心阵地,为居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搭建平台。

  4.启动方凌小学和育源中学教学综合楼项目,完成81中、82中新建教学综合楼建设,确保实验学校东部校区小学部投入使用。推进学前教育品牌化,探索以公办园为主的多元化办园模式,新增823个学前教育学位。

  5.发挥沈河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作用,统筹推进社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成立15个社区学院分院,构建上下联动、覆盖全区的全民终身教育格局,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教育需求。

  6.加强社区卫生基层基础建设,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化网络平台,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打造5个“健康小屋”。更新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探索基层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完善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7.以创业带动就业,实名制就业3万人,帮助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完成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引进创业企业12家以上。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8.建设2所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充分发挥日间照料站为老服务功能,支持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逐步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

  9.完成惠天热电等8台燃煤锅炉高效除尘器改造。完成30处燃煤锅炉拆小并大工程,涉及联网面积280万平方米。完成双河城等7块绿地和明渠二街等22条街路绿化景观提升。推进满堂河两侧景观改造。

  10.启动高官台东地块占地1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受益居民1682户。完成八里堡地块29万平方米棚户区和西华北里等4个地块3.6万平方米危房改造,受益居民2507户。


主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办公室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联系方式:shenhe_gov@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030004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24700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