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政府信息 >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2020年沈阳市沈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01月14日来源: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9日在沈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沈河区人民政府区长 林宇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沈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沈河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区的攻坚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区委十三届历次全会部署,锁定“四篇文章”,紧扣“五大工程”,强力推进振兴发展攻坚行动,推动沈河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3亿元,增长0.3%,剔除减税降费因素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亿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1.84亿美元,增长79.7%。实际到位内资112亿元,增长16.6%。进出口总额20.3亿元,增长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56元,增长6.7%。

  (一)突出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更加稳健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总量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内资两项指标超额完成率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特别是在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影响我区11.4亿元税收的情况下,我们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扭转了经济下行趋势,向上向好的经济态势已经形成。我区在2019年中国百强区综合排名第64位。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新增“四上企业”131户。完成“个转企”274家。

   项目招商攻坚成效显著。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09个,投资额超600亿元。82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193亿元。23个京沈对口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启动27宗320万平土地整理,高东-1等5宗土地实现晾地。完成文化路北等3宗土地出让,总成交额达47.69亿元。处置金廊22-1等2宗闲置土地。完成156户总计7000平棚户区改造。盘活楼宇存量面积35万平,包装策划6个特色楼宇集群,入驻率提高11%,注册率达86%,实现楼宇税收14亿元。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整合52家区属国有企业,构建了国有资本投资管理运营新模式。出台8个管理办法和1项清单制度,强化对四大国企集团全方位监管。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年度任务。

   营商环境水平不断提高。加快综合窗口分类受理改革,70.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推进线上“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2.3%。全面推广电子化审批,新增企业6766户,增长15.9%。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助推民营经济发展,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20余件。南塔、原山东庙等2个街道14个社区试点全市通办。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受理重点督办营商案件24件,办结率95.8%。对1017户重点税源企业开展包保服务,留住地方级税收1.13亿元。停滞28年的富丽华大厦等10个项目成功激活,新增投资超300亿元。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5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还款任务。

  (二)突出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现代金融业支撑作用持续凸显。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华厦外包服务等5家企业进驻,启用产业园面积8200平,养老保险入区库统筹超2亿元。沈阳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平台落户,东北首家消费金融公司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入驻,填补了消费金融领域法人机构空白。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0家、金融类机构23家、辽股交挂牌企业16家、上市后备企业库企业42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3%,税收贡献率达32.9%,金融机构聚集度和贡献率处于东北地区首位。开展投资管理类公司专项整治,金融领域风险可控。

   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速度加快。盛京皇城代表辽宁省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盛京皇城城市设计方案》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召开盛京皇城保护利用说明会,开展首届盛京皇城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打造盛京皇城不夜城。推进中街首批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完成吉顺丝坊等8家历史风貌建筑立面修缮。对原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等8处重点文物和西北角楼等22处历史文化资源实施综合开发利用。中街年客流量在全国11个试点步行街中排名第四,品牌数量达1885个,年销售额超100亿元。打造3处文创特色楼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

   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引导潮牌、品牌在中街集聚,乔丹等82家品牌首发店、旗舰店落户中街。商业城等4家综合商厦实施升级改造。建立五爱集团、五联商业广场、南塔国际鞋城三大网络直播销售基地,成立五爱南塔商圈转型升级合作联盟,快手官方运营基地、辽宁直播创业联盟基地入驻。推进与敦煌网、速卖通共建的五爱跨境电商综合产业园区发展。五爱阿里国际商贸城上线运行,成为辽宁首个线上市场。支持建设新疆塔城丝路文化商品城,五爱市场哈萨克斯坦商品专区正式开业。推进五爱南塔传统商品市场内外贸结合转型发展,市场销售额达580亿元。

   科技创新业发展潜能逐步释放。依托区内科研院所,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落实《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规划》,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6家,完成科技小巨人入库申报25家。60家企业参加市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5个科创项目落地,为企业争取发展资金600余万元。以“双创”工作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众创空间增加至18家,办公面积12.53万平,入驻创业实体370余家,从业人员2500余人。

  (三)突出城市建设,环境品质更加优良

   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入2.87亿元,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完成长安桥北侧接线路主体结构施工、其仕和悦西规划路主体工程施工、一经街等3条街路整修和14条街路慢行系统改造。养护街路728条,道路完好率达98%。基本完成东顺城内街电力线杆入地改造。完成10处重点项目夜景提升、15处大型绿地精细景观提升工程。新建改造26座水洗公厕和3座垃圾转运站。改造26个共计90万平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2万户。在全市率先完成小西、金生2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拆除192个自行车棚,建成3个居民之家和80个百姓乐园。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巩固创卫工作成果,加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广老旧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模式。对5大公园、6大广场和272条街路实施绿化养护,栽摆各类绿植119万棵。规范占道经营3.5万处,拆除街路及小区内各类违建1868处20余万平。完成“大棚房”整治,清理100个点位1.96万平。开展违建别墅整治,拆除7栋总计5282平违建。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批高铁沿线隐患整改任务。96条主要街路实行“三清”环卫保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111个社区、75家公共机构与回收企业签订垃圾分类承包服务协议,815家中型以上餐饮企业厨余垃圾实现规范化处理,打造5处分类示范片区,建成76处环保屋,28处智能箱投入使用。新增或盘活停车泊位1.57万个,缓解“停车难”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132件信访案件和17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水污染防治,开展“四方巡河”专项行动,建立断面达标和水质变化台账。完成满堂河沈河段生态环境整治、51眼水井一级保护区风险排查和5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风险整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完成“散乱污”整治、散煤销售取缔和燃煤锅炉脱硝改造。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完成东北制药六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凌云加油站防渗罐改造。

  (四)突出民生保障,惠民成果更加丰硕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投入10.55亿元,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完成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新增就业1.68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扶持创业带头人292人,带动就业1690人,帮助2150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落实人才新政,吸引储备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1.8万人,为大学生发放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2062万元。发放失业保险6339万元、稳岗补贴6314万元。向3.17万户低保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12万元,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新建1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3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为1194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解决农民工“治欠保支”决策部署,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1928万元。启动“先予处置”资金650万元,解决1700余件民生疑难问题,受益居民达4.97万户。打造特色枢纽型社会组织5家。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工作在全国层面介绍经验。福陵社区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沈阳市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评估验收。筹措8744万元社会资金助推教育事业发展。完成朝阳一校图书馆和一经二校操场建设,实验学校东部校区中学部教学楼封顶,南部中小学配套建设地块完成征收,推进方凌小学建设前期工作。打造2家品牌幼儿园,51所幼儿园被确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放学前教育奖补资金2579万元。多渠道招聘教师208人,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2.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增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98万人。泉园、大西、山东庙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省国医堂称号。1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18家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举办“辉煌七十年·扬帆中国梦”等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400余场次。区妇联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平安沈河建设有效强化。开展“融冰行动”,抓实“减存控增”,强化涉稳重点群体和人员稳控,完成“保平安、迎大庆”任务。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3个、恶势力团伙7个。全面做好禁毒重点整治,改造禁毒教育基地,完善禁毒长效综合治理体系。新建102个街面人脸识别监控探头,联网社会资源视频监控2781个,自建摄像头点位达5531个。打造“盛京义勇”志愿者队伍,平安志愿者达1.3万余人。防汛应急响应30次,打赢台风“利奇马”防御战。在全市率先实现陆水空联合应急救援全覆盖。完成全国文明城复检。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城创建成果,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整改隐患3044处,我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五)突出效能提升,政务服务更加高效

   法治建设逐步加强。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承办建议提案602件,向人大专题报告工作16次,接受代表委员视察检查28次,处理区人大三方平台即办件2800余件。依法公开政务信息6000余条。承办行政诉讼案件105件、行政复议案件26件。成立全市首家律师“家事调解工作室”,建立区劳动仲裁院法援工作站和民营企业法律工作服务站,受益企业和群众达1650人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被省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

   效能建设持续提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区委决策部署,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组建区应急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完成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实“放管服”改革,整合民生诉求渠道。发挥“一站四所五中心”作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逐步提升。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严防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文件和会议数量分别下降31%、督查考核事项下降81%。

   廉政建设不断夯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区委巡察整改要求。坚持“一岗双责”,强化正风肃纪监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机关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规范政府采购项目87项,节约资金838万元。三公经费压减3%。对经营性房产、征收资金、重点民生专项资金和建设工程项目开展全覆盖审计,延伸被审计单位61个,审计金额达191亿元,审计意见基本整改完毕。区审计局获评全市唯一的辽宁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

同时,宗教、兵役、工会、档案、共青团和红十字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饱含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的智慧和汗水,凝聚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倾心支持与无私帮助。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一直以来与我们携手前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地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还要不断激发;二是民生领域短板仍需尽快补齐,沈河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三是城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仍需不断完善,建设高品质城区还要付出更大努力;四是机关作风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特别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要坚持不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沈河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再攀新高峰、再创新辉煌。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恒课题,认真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区,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全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六稳”工作要求,把项目和企业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扶持项目和企业发展壮大,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金融、商贸、文旅、科创等主导产业,拓展日韩德俄等海外招商市场,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确保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00个,投资额超650亿元。赴外开展招商推介24次以上,京沈合作10次以上。加快飞地经济合作。完善楼宇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盘活存量资源30万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理顺国有企业股权关系,推进混改工作,提升国有资产收益。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实项目“三级管家”体系,实行清单式管理,强化存量项目攻坚,确保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达80个,当年投资超过160亿元。力促万科富丽华等17个新建项目尽快开工,确保华强城市广场等63个续建项目达到形象进度、豫珑城改造等10个项目竣工运营。强化土地攻坚,推进马官桥北等22宗土地征收,确保高东-2等7宗土地实现晾地。加快原九中等3宗土地挂牌出让,确保土地交易额达50亿元以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强“民生诉求”“在线一体化政务服务”“营商综合业务管理”三大平台。推行“一件事”全链条服务,确保90%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拓宽“一网通办”渠道,实现全程电子化审批和信息网上流转。推广全区通办服务模式。开展三级政务窗口服务质量检查。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8条意见,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完成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任务。新增“四上企业”100家。完成“个转企”230家。

   (二)坚持统筹融合,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树立产业链思维,补齐短板,放大优势,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增强转型升级驱动力,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引进持牌金融总部、区域性总部、科技型总部和新兴业态总部,确保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超过5家。鼓励金融机构建设创新中心,开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资本项目结汇支付便利化在我区先行先试。支持辽宁股权交易中心、辽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金融要素市场创新发展。推进沈阳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企业征信平台运营发展。实施“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助推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做强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抓好养老保险入区库统筹。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实普惠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开展地方金融业态摸底排查和投资管理类公司专项整治,严控区域性金融风险。

   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盛京皇城保护利用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街首批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通过验收。集聚“文化+”新功能,做活数字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启动奉天咨议局旧址等4处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打造故宫前广场文化会客厅。策划历史文化游等7个精品项目,确保引进规模文化企业10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推进特色文化胡同建设,塑造文化夜经济品牌。打造盛京龙城文化街区、嘉里城高端消费集聚地、五里河公园夜游经济带。推动长安里等文创产业园区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升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度。

   转型发展传统商贸业。发挥中街、五爱、南塔商圈聚集优势,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国内国外互通,做大流量经济、网红经济。加快中街商业业态提质升级,植入新模式、新功能。做强五爱南塔商圈转型升级合作联盟,推动传统经营方式向新市场新渠道转变。依托南塔国际鞋城,建设沈阳服装原创设计产业园。做优五联商业广场、南塔奥莱工厂店网红直播基地。强化与敦煌网、速卖通合作,推进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品牌开发,新增品牌首发店、旗舰店100家以上。加快五爱南塔专业商品市场内外贸深度融合发展,确保年销售额增幅达8%以上。

   培育发展科技创新业。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制度,促进科研创新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引进创业投资机构,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支持新动能领域的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东部科技产业园区、华润万象生态文旅城和哈工大(沈阳)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建设。采取分类指导、差异扶持、扩量提质等方式,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打造升级双创基地6家。

   (三)坚持精品理念,加快建设高品质城区。注重精致建设和精细管理,厚植文化底蕴,丰富城市内涵,打造宜居宜业的精美环境,彰显中心城区品质魅力。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街智慧平台系统,实现中街地区5G网络全覆盖。整合社会视频监控资源,织密视频监控网络。改造25个电力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善东部新城路网,建设3条规划路。完善市政道路、排水设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施辉山明渠和满堂河河道护坡、重点桥梁养护。全面提升浑河沿线设施和景观,为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打好基础。完成东贸路等5处积水点位改造,打通东新路等5处污水管线,力争实现东部地区雨污分流。

   深化城市管理内涵。完善网格化城市治理体系,推进环卫系统智慧平台建设,实现智慧环卫与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确保城市治理问题发现率和办结率均达95%以上。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开展拆违控违专项整治,强化重点区域及铁路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动静态交通管理。对19处点位进行亮化设施维护,确保亮化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成示范片区和达标片区创建任务,探索“四分类”垃圾分类新模式。确保40个老旧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要求。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抗霾攻坚,开展“散乱污”、扬尘和机动车尾气、餐饮企业违法直排等专项治理。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河长制,实施“四方巡河”,强化入河排污口和污水处理厂监管,开展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环境风险排查整治。打好净土保卫战,对东塔电镀厂、环东电镀厂等疑似污染地块实施风险防控和土壤修复。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开展噪声、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专项执法,完成“十三五”污染减排任务。

   (四)坚持惠民共享,加快社会事业全方位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多措并举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切实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做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工作,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落实人才新政等惠民政策。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成老旧小区自行车棚改造,建设7个居民之家和57个百姓乐园。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建1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3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扩大残疾人辅具适配覆盖面。落实“三金三制”,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孵化5家特色服务型社会组织。优化96125民生诉求服务平台。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工作,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

   做强公共服务供给。召开沈河区教育大会。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东部地区辐射力度,建成实验学校东部校区初中部,启动七中南部校区和方凌小学建设。新增和规范公办学前教育学位870个。改造部分学校不合格厕所。全面推广“小微成长工程”德育模式。确保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2%。通过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强化区域医联体建设。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中医适宜技术,深入推进国医堂建设。成立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评。升级改造体育公园健身设施,确保健身器材完好率达90%以上。举办沈河区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场次以上。推进区档案馆扩容提质。

   筑牢平安沈河根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减存控增”,抓实重点时段信访稳控任务。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攻坚,创建国家禁毒文明示范城,承办省市禁毒管控工作现场会。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推进执法信息化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落实应急管理责任,持续提升防灾、救灾、减灾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强化盛京皇城等重点区域风味小吃全方位监管。参与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严防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坚持依法治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深入实施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服务效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满意率。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加快行政复议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畅通信息公开和行政复议渠道。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机关行政应诉能力建设。提升“七五”普法依法治理水平。

   建设效能政府。优化经济区管理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能。深化街道机构改革,明晰街道职责,推动部门服务资源下沉,完善问题响应和解决机制。做优“一站四所五中心”,提升基层工作效能。建立高效透明的招投标审核机制,推进政府性资金统一核算。健全大机关、大后勤保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讲大局、讲担当、讲实效、讲奉献的高素质工作队伍。

  建设廉洁政府。强化政府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加强建设工程、民生专项资金等重点行业领域审计。强化作风建设,严肃整治各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控预算追加、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发方可有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守初心、不负重托,创新进取、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沈河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城区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020年沈河区政府涉及民生的实事工程

  1.加快盛京皇城保护利用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街首批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通过商务部验收。完成通天街改造和官局子等特色胡同建设,强化盛京皇城风味小吃全方位监管,确保盛京皇城硬件改造见形象、软件提升有成效。

  2.传承历史、改善民生,实施历史文物保护性修缮工程,对同泽中学男校旧址、盛京城址、宋耀珊公馆、奉天咨议局旧址进行本体维修和保护。

  3.实施满堂河沈河段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完成滩地疏浚和岸线修复,打造滨水步道,建设监测设施一体化平台和生态廊道标志引导系统,有效提升东部地区整体环境。

  4.完成东贸路等5处积水点位改造,打通东新路等5处污水管线,实现东部地区雨污分流,改善居民出行环境。

  5.完成老旧小区自行车棚改造,建设7个居民之家和57个百姓乐园,打造满足群众需求的活动阵地。

  6.推广老旧小区物业专业化管理模式,确保40个老旧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逐步改变“一把笤帚扫到底”的保障型管理方式。

  7.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企业,新建1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3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

  8.建成实验学校东部校区初中部,启动建设七中南部校区和方凌小学。新增和规范公办学前教育学位870个。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工作,确保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2%。

  9.升级改造体育公园健身设施,更新超期服役的户外健身器材,确保健身器材完好率达90%以上。举办沈河区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300场次以上。

  10.围绕与群众紧密关联的利益问题,打好打赢九大攻坚战,即老旧小区屋顶漏雨、路面和井盖破损、自来水管线漏水和下水井返水、树木遮光和病虫害、沿街及小区垃圾清运、商户违规占道经营、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破坏挪动阻车石、私设地锁占用公共停车位等攻坚战,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主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办公室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联系方式:shenhe_gov@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030004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24700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