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
沈河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2023年03月02日来源:沈河区人社局
[字体: ] 打印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机遇时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根据区政府部署,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形势分析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1.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

  (1)夯实就业载体,着力打造“十五分钟就业服务圈”。落实完善《沈河区“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管理工作方案》,规范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形成以“服务圈”来推动全区就业创业工作开展的新格局。按照“为民服务下基层,为企服务进大厅”工作部署,2016年,从教育系统和沈河区职业学校抽调了30名工作人员派驻街道办事处负责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018年事改后区社会事务服务与行政执法中心派驻人员到15个街道分中心负责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实现业务下沉、服务下移。

  (2)发挥政策效应,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体制。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一方面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全面开展政策宣传及贷款资源排查,简化办事程序,创新工作方式,实现“一站式”服务,“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69万元。另一方面通过典型引领带动就业创业。召开创业大讲堂,邀请社会知名创业导师宣讲创业政策,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就业创业氛围,不断带动全区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十三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7251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247人,带动就业13437人。

  (3)创新服务方式,搭建“创业求职365就业服务平台”。2015年,沈河区推出“创业求职365就业服务平台”,并经过2016年和2017年两次全新升级改版,平台主要业务包括政策信息、创业导航、就业导航三大板块,汇集就业创业政策21项,发布用工信息万余条,优秀创业项目43个,为居民提供了便捷及时的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沈河区“创业求职365就业服务平台”以手机微信和视频媒体两种形式发布,在全区11个街道、111个社区信息点位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全区用人单位和居民可以得到及时周到的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关注人数达到3万人。

  (4)关注重点群体,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困难群体就业。加强落实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就业岗位援助,帮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积极拓展人才市场服务外延,通过对院校及企业调研走访,及时掌握区内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技能、送信息”活动,联合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召开专场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企业信息、招聘岗位信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对全区就业困难人员建立数据库,及时掌握困难人员底数、家庭状况、失业原因、就业意愿、就业去向,及时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十三五”期间,实现了具有我区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困难家庭大学生100%就业,帮助8042名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550人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5)运作好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深入开展省级创业型县区创建工作,2015年6月沈河区创建了全市首家“政府搭台、专业管理、市场运作”孵化模式的县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引进专业化管理公司负责日常运营管理,以户籍在沈阳、毕业三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为孵化对象,以创新型创意设计类企业为孵化企业范围,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保障、创业指导、市场推广、事务代理、政策落实五大方面“一条龙”服务。着力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场地、资金、税收、项目、政策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释放政府政策红利,化解企业创业风险。2015年沈河区创业孵化基地被省人社厅评为“省级示范创业孵化基地”,并获得省市扶持资金100万元;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沈阳市创业示范孵化基地”、“沈阳市优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8年被评为“沈阳市先进创业孵化基地”荣誉称号。

  2.人事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1)改革选人用人方式。为了更好地挖掘事业单位内部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和潜力,使人才能够充实到一线岗位、基层部门、经济主战线的工作中。2018年事业单位改革后,2019年9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经济区)人员实行全员公开招聘,目前考录人员已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加强市场化运作,选拔优秀专业人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社会开展招聘专业人才充实到我区的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增强工作力量。同时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引进,组织到阜外高校进行走访对接、现场招聘,建立人才引进长效联系机制。“十三五”期间,区教育系统到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开展招聘工作4次,共招聘261人。

  (2)积极落实省市人才激励政策。设置“人才新政”窗口,实行“专窗办理、专人服务”,同时利用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面向社会加大新政宣传力度,通过落实省市人才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十三五”期间,沈河区面向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申报推荐工作、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推荐选拔工作和沈阳市引进培养紧缺急需人才奖励补贴申报工作。2018年至今,已受理高校毕业生首次购房补贴1807人、吸引人才来沈就业创业租房补贴4179人,发放补贴款项7256万元。

  (3)持续开展职称晋升及评审工作。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工作中,沈河区共审理了申报材料1200余份,经过初审,通过审核671人,其中高级147人,中级475,初级49人,均由市级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根据市人社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区内教育、卫生系统的职称晋升工作,进一步在沈河区全域营造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人才工作环境。

  (4)加快沈河区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通过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打造人力资源集聚洼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发展新高地。采取对入驻的高层次人才、企业高管人员给予税收补助,对企业开展人才招聘、交流、培训等活动给予经费补贴等举措。目前,产业园内已聚集辽宁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人才促进基地、辽宁省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基地、辽宁省金融研究中心,以及网易辽宁、腾讯等多家协会、企业。近2年新引进人力资源企业5家,注册企业12家,洽谈中的入驻、注册企业4家。

  3.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征缴体系。全面实现将地税部门作为社会保险征缴的唯一主体,提升征缴效能,实现养老保险应收尽收、应缴尽缴。2016年-2020年6月,我区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区累计发放养老金175.8亿元。完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2016年-2019年,实现养老金连续逐步调升,退休金从2016年的人均2,336元提高到人均2,757元。加强资金配比,区财政保障作用发挥显著。2016年-2019年期间,区财政补贴金额累计13.2亿元,为全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2)积极发挥失业保险保障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条例》,实现与国家和省、市失业保险政策的有效衔接,健全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31,582万元。做好全区360户企业失业预警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促进就业、预防失业长效机制。

  4.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1)加快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通过减流程、减环节、简要件等一系列强化营商环境的手段,逐步在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工资总额使用手册核发,集体合同审核等工作中,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办理、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等举措,逐步实现即时办结。“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签订劳动合同28万余人,劳动合同签订率均为100%。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通过开展日常巡查、举报专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处理劳动保障违法案件。设计推出“沈河劳动监察服务平台”公众号,包括法律法规宣传和案例分析两个主要内容,推进劳动者和企业学法用法守法,减少劳资纠纷,推动普法服务网络化、信息化,逐步完善对企业的动态监管,督促企业守法经营,依法用工,有效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十三五”期间,共检查企业5020家,接待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2700余件,为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克扣工资2000余万元。

  (3)创新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机制。简化仲裁程序,提升仲裁效率,加大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量,案件受理率全市名列前茅。创新建立调解程序,把案件等待期变为调解期,大大提升结案率。开展普法宣传进企业,走进人员较密集的企业进行普法宣传,有效的减少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创新工作模式,根据申请人要求,周六、周日或下班后开庭,进行案件审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十三五”期间,累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568件,案件当期结案率80%以上。

  (4)切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坚持“领导包案、部门牵头、街道、公安派出所配合”齐抓共管的总体思路,通过“五位一体”包案工作体系,狠抓责任落实。落实好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农民工工资政府应急周转金三项制度,加大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征缴力度,推广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设立。加大欠薪案件调处力度,做好企业欠薪的预警和排查工作,有力保障农民工获取劳动报酬权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二)专项领域面临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沈河区就业形式和就业理念不断升级,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引进和交流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励和释放。劳动执法体制的改革,仲裁调解效能的提升,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都有利于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实体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和要求将更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就业稳定性不高,劳动者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状况依然相当严重,劳动者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连增,失业保险基金已经出现逆差拐点,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制约人才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未取得实质突破,引才聚才基础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显薄弱,人才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奖励激励政策不够开放积极,服务保障不够精准灵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入巩固时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尚有提升空间,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任重道远。小微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者降薪、欠薪情况增多,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量持续高位运行与处理难度不断加大将长期并存,劳动人事关系纠纷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亟待解决。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省、市、区委全会的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关系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规划编制课题研究,促进就业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科学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实施保障等。

  (二)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的系统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引进、人事制度改革、劳动维权等问题,增进民生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攻坚克难,以制度创新和体系完善为着力点,以顶层设计与重点难点突破有机结合为基本方法,全面深入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改革,注重机会公平,全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积极促进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提供人力资源和民生保障方面的有力支持,努力保持就业和劳动关系局势的基本稳定,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统筹兼顾。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国家、省、市要求和我区实际、群众需求与现实可能,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1.建立高质量的就业促进机制。把就业工作作为重大指标纳入到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中常抓不懈,创业环境显著改善,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帮扶,有就业愿望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实现百分之百就业。“十四五”时期,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发放小额贷款6000万元,扶持创业带头人1000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达到6000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2.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保险各项制度措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社会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法定人员全覆盖”的根本转变。推进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3.建设更加开放的人才聚集高地。到2025年,全区人才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人才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发展贡献突出,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人才服务振兴的良好局面。推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政府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促进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十四五”时期,实现每年培训1.5万人次,五年培训8万人次的工作目标。

  4.形成更加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事业单位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备,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用人机制更加灵活。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与知识价值、劳动付出和责任担当相协调,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同步,规范有序、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5.构建更加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机制,实现劳动用工更加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到“十四五”期末,全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低于97%;劳动仲裁调解成功率达到70%以上、仲裁结案率达到90%以上;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

  (一)坚持推进就业优先战略

  1.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贯彻落实好《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现有政策措施,在争取市人社局的支持下,研究排除各种堵点、痛点和难点,不断减低政策门槛,简化服务流程,把更好更多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2.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好“就业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工程”,帮扶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发挥政策效应,扶助困难群体。通过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落实扶持困难群体就业的各项补贴资金,继续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有一人实现就业,提高困难群体就业人员的稳定性。

  3.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创新改革力度,积极引入专业化机构运营,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创业指导和产业、资源、资本对接等配套服务,打造全要素创新创业生态圈;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掘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开展“创业大讲堂”活动,宣传和推荐就业创业成功典型,以点带面,不断带动全区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大力推进各类创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创业活动。

  4.抓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以实名制为统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畅通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针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就业。

  5.拓展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外延。通过对院校及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及时掌握区内企业岗位需求情况。组织好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积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项目、送技能、送信息”活动,通过与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密切合作,联合召开高校专场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企业信息、招聘岗位信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6.优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推动以实现“智慧就业”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深化“沈河区就业创业365微信平台建设”,不断拓展“互联网+就业”服务功能。

  (二)提升社会保险保障能力

  1.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加快完善养老保险统筹、推进养老保险征缴等方式积极应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风险,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协调区财政局负责科学编制收支预算,力争实现收支平衡,同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严把养老金待遇领取认证关,严格执行退休审批政策,规范退休审批程序,坚决制止违规办理提前退休行为,从严把关,守住基金支出“出口”。

  2.积极发挥失业保险保障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条例》,实现与国家和省、市失业保险政策的有效衔接,健全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作用。深化失业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健全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三)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围绕“盛京人才”、“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沈河区关于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发展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省市区重大人才政策,持续推进落实。依托沈阳农业大学、中科院金属所、自动化所、生态所等“大院大所”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依托区人力资源产业园资源优势,围绕服务重大项目和发展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金融、商贸、文旅、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2.落实人才新政补贴工作。利用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面向社会加大“人才新政”宣传力度。设置“人才新政”窗口,实行“专窗办理、专人服务”,为区内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咨询、出入境、税务登记、社会保障、居留落户等提供“一站式”服务。依托我区教育资源优势,对引进的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高级人才子女就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便利,妥善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保障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流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3.大力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区域内金融、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方向,扩大专业人才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层次。鼓励支持广大劳动者参加“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移动APP、微信等多种渠道,扩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推出覆盖100个以上职业(工种)的数字培训资源,根据区域内产业发展和就业工作实际,组织待岗、返岗和在岗企业职工以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等参加线上培训。构建线上培训资源充足、线上线下融合衔接、政策支持保障有力、监管有序到位的工作格局。

  4.推进沈河东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按照“政府主导打造、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依托我区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健全“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第三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软件、人才测评技术”等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七大模块为标准,畅通劳动力要素流动渠道,实现产业集聚、服务齐全、功能完备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全链条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园区设置人力资源服务综合大厅,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和社会保障一站式服务,并逐步推进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

  (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1.持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创新事业单位人员配置方式,优化人员结构。监督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政策,落实事业单位岗位和人员聘用管理,执行事业人员职务任免与升降、竞争上岗、回避、考核培训、奖励惩戒、辞职辞退、合同鉴证、临时用工审批、借用人员审批等工作;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深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好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持续优化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方式,挖掘事业单位内部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才自身的才能和潜力,充实到一线岗位、基层部门、经济主战线的工作中。通过对现有人才资源的培育,搭建起事业单位人才链。

  2.规范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逐步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合理确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比重,实现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规范改革性补贴发放。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力推进2014年10月份以后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按新办法计发工作,确保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切身利益得到有效落实与保障。

  (五)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1.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用人单位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等制度,充分发挥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效能。

  2.加强劳动监察执法队伍建设。以“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为重点,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人员业务学习,严格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水平。依托“沈河劳动监察服务平台”和三级网格,进一步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结合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推动普法宣传、开展政务服务和网上互动服务,逐步实现对企业动态监管,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落实,完善“一单两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标准化职责清单、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重大执法决定审核流程等相关工作,以坚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支持企业发展并重的理念打造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

  3.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水平。以案释法,深入企业开展政策咨询解答,增强劳资双方法律意识,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坚持推行仲裁建议书、举证责任、证据保全、部分裁决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等五项制度,促进和规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行为,不断促进劳动争议处理规范化。推行“高效服务、首问负责、快速办案”工作机制,合理安排接待人员,实现接待A、B岗,确保仲裁流程标准、有序、规范。坚持“以调为主、效率为先”原则,采取简易案件简便办、复杂案件简化审、多调少裁的科学审理方式,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效率,有效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4.全力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行动。进一步完善“三金”管理、使用、返还制度。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管。充分利用辽宁欠薪预警信息系统对在建工程项目企业工资发放及相关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从源头防止农民工欠薪案件的发生。畅通农民工维权举报渠道,积极受理解决农民工讨薪案件,根据办理时限要求积极协调解决,实现农民工讨薪投诉案件动态清零。同时加强与司法部门联动,健全法律援助机制,积极帮助农民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保障措施

  1.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把规划重点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结合工作实际出发,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划各项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2.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目标职责、工作机制、干部行为和机关管理,建立职责清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体系。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推进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业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职能,合理配置工作人员,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职工法规政策、职业道德、业务知识和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作风,强化重点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打造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队伍。

  4.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投入和分担机制,形成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财政预算中要优先安排就业和社保专项资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形势变化和需要,及时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政策落实所需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

  5.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宣传我区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以及规划落实过程中典型经验和先进事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沈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12月18日


主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办公室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联系方式:shenhe_gov@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030004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24700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