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
沈河区“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专项规划
2023年03月02日来源:沈河区卫健局
[字体: ] 打印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阶段,是推动我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健康沈河”建设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根据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区卫生健康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形式分析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1.各项改革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2015年10月,区卫生局和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合并为沈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8年启动事业单位改革,原局属的7家事业单位组建为区政府直属的区卫生健康服务和行政执法中心。2019年1月实施党政机关改革,组建了沈河区卫生健康局,接收了区老龄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职责和职业安全健康监管职责,实现新的职责定位。

  2017年8月全面启动沈阳市公立医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4月起全面开展临床消耗卫材在省级平台网上集中采购,2020年1月1日完成了取消公立医疗机构一次性消耗卫材加价和医疗收费标准调整工作。

  2.各项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斐然成绩

  2016年10月,沈河区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2016、2108年大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0月,通过“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评估,科学育儿国家级试点区工作稳步推进,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计生服务与管理稳步推进。2017年滨河、风雨坛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大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两届被确定为“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滨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中国非公医协全科医疗培训交流基地”。

  2017年至2019年,全面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建设,新建了泉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配备了1028万元的医疗设备。2019年,开展了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滨河、风雨坛、大南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推荐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表扬。山东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立为“沈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建试点机构。沈河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连续6年在全市绩效考评中获得第一名。

  医联体建设实现突破,区政府与北部战区总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区医院等医疗机构与总院签署了机构间合作协议。区属公立医院全部建立以省管三级医院为龙头、市管三级医院为骨干、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1+1+X”医联体,覆盖率达到100%。医养结合创新发展,打造了“沈河样本”,出台《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沈河区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辖区38家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就医服务绿色通道,支持区内18家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

  中医药事业向纵深发展,中医药文化氛围日趋浓郁,一批中青年中医师快速成长,已在沈阳地区崭露头角。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卫健委评审,被授予省“国医堂”称号。区中医院2019年在沈阳市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工作会议上,代表区县级医疗机构做了经验交流,2019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带队到区中医院调研,对区中医院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拟于今年3月在中医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先进经验现场学习交流大会。

  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职业卫生基础建设逐步夯实,通过了辽宁省县区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评审。

  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具备了远程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诊间支付等功能,实现了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完成与“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上传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数据量达100%。省人民医院与相关医联体单位实现远程会诊,实现在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对口帮扶、技术支援。

  (二)专项领域面临现状及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体制机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均、队伍结构不佳”,致使部分“十三五”规划目标难以实现。具体表现在:

  1.体制机制方面

  一是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亟待建立,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任重道远;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还有待建立;三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内部绩效评价机制尚需完善,“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考评、分配体系还需健全。

  2.资金投入方面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老旧医疗设备更新、医疗信息化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实施缓慢,基层医疗单位经济运行困难加剧。

  3.资源配置方面

  一是我区东西部地区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不合理,东部存在空白点,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不达标,全区街道改革后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需要重新规划;二是回民医院拆迁15年没有安置,区妇婴医院面临征收安置,牙病防治所业务用房面积不足已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4.队伍结构方面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不足,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每万人口7人的编制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年增加,新建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人员编制没有相应增加,需要我们内部调剂,现有人员力量难以支撑;二是由于编内人员出多入少,外聘人员比例越来越大,外聘人员与在职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基层单位人才梯队建设断档严重,缺乏发展后劲,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连续性难以保障;三是公共卫生、职业卫生执法人员严重缺乏。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上级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推进地方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二)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需求导向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2.预防为主,健康促进

  强化大健康理念,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由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全面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

  3.优质整合,中西并重

  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推进全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4.多元参与,协调发展

  有效地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作用,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合作,推进预防、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链条整合,促进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5.共治共享,改善民生

  激励居民深入参与健康服务体系治理,完善健康保障,打造“健康沈河”。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推进健康数据共享、健康知识共享、健康成果共享和健康经济共享。

  (三)主要目标

  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健康公平。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

  (一)构建卫生健康新格局

  成立区卫生健康局领导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健康监督中心及妇幼保健中心。担负全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妇幼保健等工作。

  (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到202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98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10万以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

  (三)打造优质社区卫生服务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

  以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整为主要手段,完善沈河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合理分布卫生服务资源覆盖范围,调整资源配置解决全区医疗卫生“西强东弱”问题,促进全区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均衡、同步提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达到国家“一街道一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数的要求。

  2.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以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和获得感为核心,着重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制定个性化、可定制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个性化服务包。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强化签约后服务质量,增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吸引力,引导居民从被动签约到主动签约转变,加强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特殊人群的规范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适合其健康发展并满足其健康需求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做到实处,引导群众提高认知度和认可度,改变群众就医观念和习惯,树立基层首诊、逐级转诊、双向转诊及康复、养老在社区的就医新理念。

  3.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切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能过3-5年的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居民就医条件显著改善。

  4.完善考评,提高效益。

  落实省、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县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重点工作的监管,科学合理制定绩效指标,突出居民感受度和获得感。利用好绩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深化服务内涵,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建立医疗质控中心。成立以区卫健局为枢纽,各医疗机构为纽带全覆盖式的质控网络。

  提升护理水平,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百姓提供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康复促进等服务,推进护理工作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发挥作用。

  继续贯彻落实沈阳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注重群众就医感受为出发点,以推进健康沈河建设为目标,促进医疗机构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加快推进1+1+(X)模式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医联体内运行机制,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不断提高区域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常见病诊疗水平,逐步实现医联体内部远程会诊,落实医联体信息网络建设。增加医疗设备投入,提高诊治能力。

  成立区域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以区医院检验科、放射线科为基础,建立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打造医学检验、影像品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扩大医院整体影响力,开展适应等级医院发展和满足区域需求的诊断服务项目,通过资源共享来全面提高医疗水平和精准度。

  2.重视人才培养,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在全区范围内创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练兵、比武”活动。以“学业务练尖兵提素质”为目标,立足岗位,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着力打造实操性人才,提高各级各类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拓宽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结合我区实际,分季度邀请市级质控专家对我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汲取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我区薄弱之处。借鉴各地先进经验,走出去,引进来,打造精品医疗队伍。

  (五)传承国医精髓,弘扬中医文化

  1.巩固中医示范区成果,并向多领域发展

  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相关机构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2.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继续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提供6类中医药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100%;提供4类中医药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100%。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以区中医院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为我区培养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科建设,规范中药房、煎药室等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

  3.完善国医堂建设

  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创建国医堂。加强中医科建设,将基层医疗机构的各个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集中设置,形成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以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提供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综合服务的相对独立区域。加强中医科服务能力建设。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大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4.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

  突出中医传统元素,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注重内涵、细节,体现人文关怀,逐步实现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通过健康教育、义诊咨询等活动宣传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国粹,使社区患者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发展

  1.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国情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自觉性。

  2.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

  3.加强老年病科建设,提高老年慢性病、常见病诊疗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规范的医疗服务。

  4.继续推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结合发展,扶持养老机构为老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推进医养结合。

  5.以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为安宁疗护试点单位。探索以“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为目标,为生命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减轻身体、心理方面痛苦的诊疗、护理服务。

  (七)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

  结合沈河区实际,进一步完善“沈河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开展拓展性功能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平台各项功能建设。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医学科研和信息报告、计划生育等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拓展建设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远程阅片系统、绩效考核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医疗服务监测分析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监测分析等系统,沈阳智慧医保APP接口、短信推送平台、综合业务查询与监管系统等,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及卫生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行动和智慧医院建设,实现区级“医联体”信息系统对接,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分级诊疗”、“远程诊疗”等制度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信息、电子政务等综合管理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

  (八)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1.持续引进人才

  继续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岗位人才梯队建设。留住优秀编外聘用人员,稳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2.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继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建立绩效工资总量动态增长机制,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绩效工资向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激励保障机制。

  3.做好用人制度保障

  继续推进全员聘用、岗位管理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和聘用管理。发挥外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的卫生用人机制。

  (九)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生育政策

  拓宽特殊家庭帮扶工作的渠道,做好安抚稳定工作。强化政策宣传、人员培训、调查摸底、督查指导等工作措施,强力推进计生利益导向工作的落实。强化人口监测,细化人口系统应用,优化母婴服务水平,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政府主导落实责任

  卫生事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衡量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卫生工作涉及全区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最重要的民生之一。发展卫生事业,建设符合群众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建设“健康沈河”的战略举措,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大投入增强保障

  重点加强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疾病监测、传染病防治、妇幼卫生保健、卫生执法以及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重大突发应急救治的经费,特别要增加对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条件改善和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人人享有卫生资源,促进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三)强化协调形成合力

  政府各部门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落实规划实施的相关保障。财政部门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督,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政策。人社部门指导卫生健康部门做好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规划部门积极支持卫生健康部门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民政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共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医保部门在医疗、医药、医保等方面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制度、政策衔接,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其它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实施规划。

  (四)完善监管强化管理

  切实加强对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及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

  (五)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突出全局性的卫生重点和关键环节工作。切实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建设,严格人员准入机制。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作用。

  (六)引进人才完善梯队

  围绕卫生健康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大稳定、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工作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和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各类卫生健康人才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七)行风建设和谐服务

  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和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促进医务工作者依法从医、廉洁从医,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制度,维护良好的服务秩序。各机构要转变工作理念,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塑造卫生健康行业新形象。


主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办公室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联系方式:shenhe_gov@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030004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24700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