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沈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4年02月05日来源:沈河区发改局
[字体: ] 打印

  ——2023年12月12日在沈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沈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李欣蔚

主任、副主任、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沈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区人大第十九届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全力以赴稳增长,只争朝夕抓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发展平稳、质效双升、民生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的良好态势。

  (一)稳增长促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区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加强重点企业走访,强化指标监测及形势研判,坚持问题导向,锻长板、补短板,全区经济增速逐季提升。预计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42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3.1亿元,增长67.8%;税收收入完成87.2亿元,增长6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1.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90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同比持平;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034万美元,增长0.4%;实际到位内资完成185亿元,增长31.1%;进出口总额完成22.7亿元,增长7%。加强企业培育,稳步推进五经普工作,新增“四上”企业119户,其中新开业(投产)企业19户,“四上”企业同比增长4.5%;市场主体净增2.3万户,个转企完成100户。

  (二)扬优势蓄动能,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全年金融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46亿元,占全市45%。扩大金融业集聚优势,高标准运营产业金融会客厅,累计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60次,促成融资21.1亿元。成功获批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并争取1000万元扶持资金。新增金融类机构9家,累计设立股权投资企业11家,累计资金规模82.31亿元。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稳步加大,本外币贷款余额3万亿元,占全市75.5%。商贸业持续复苏回暖,中街及方城地区入选“沈阳十大城市消费场景”。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接待国内外游客近800万人次,沈阳方城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外地游客来沈阳游玩的首选之地,客流量、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培育8个夜经济场景,沈阳中街、歇马夜市获评首批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加快培育首店经济,全年引进梅森马吉拉、曼黎怡等首店、旗舰店25家。五爱(南塔)跨境电商产业园签约入驻“出口选品供应商联盟”,作为全省唯一自贸综保区外的园区获得省级授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区规上文化企业99家,营业收入增长8%。成功获评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率先召开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发布沈河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辽宁省首个剧本秀沉浸式文化产业园以及沈阳市动漫产业协会落户沈河。高质量举办东北高端珠宝文创中心揭牌仪式,成立东北高端珠宝文创中心产业振兴联盟。沈阳中街获评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促进数字科技加速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全年科技成果转化36.8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1043家、雏鹰企业达88家、瞪羚企业达10家。推进数字产业金廊和中科文萃数字港建设和规划制定。加快企业培育壮大,制订《沈河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新增规上数字经济企业18家。沈河区数字经济(元宇宙)产业园建设完毕投入运营,实现数字经济专业载体零的突破。

  (三)抓项目强招引,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坚持“谋立推建”,项目开复工保持强劲势头,全年开复工项目170个,同比增长17%,项目建设“四比四看”赛马位列全市第三名。以三大核心板块、金廊CBD等区内八大领域为重点,以培育五型经济为抓手,谋划重大项目400个,总投资1856亿元。全力做好“三争取”工作,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资金2.4亿元、政策15项、项目7个。方城综合保护利用项目加速推进,礼城仪式圆满成功,沈阳方城华美蝶变。优化全员招商组织体系,持续完善“专职招商+全员参与”的招商模式,制定发布《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五条政策措施》2.0版本。全年组织开展境内招商124次,境外招商6次,引进投资额50亿元以上“一把手”签约项目2个;投资额30亿元以上“一把手”落地项目2个;落地“3+N”高质量项目3个;引进亿元签约项目173个,总投资722亿元,其中落地项目109个,总投资471亿元。招商引资赛马综合排名全市第一。盘活闲置楼宇面积73.1万平方米,完成销号楼宇30栋。

  (四)促改造优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完成135个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建筑面积约314万平方米,惠及584栋住宅楼4.9万户居民。增设既有住宅电梯20部。新建万科东第南、华润润樾府南、华润润樾府东等3条规划路,完成南二环辅路(北堤路)拓宽工程,7条街路更新工程,45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75公里管网改造工程。错时开放5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重大节日期间对外地游客车辆免费开放。利用闲置地块改建停车场,扩容停车泊位1500余个,“好停车”平台接入率达到85%。实现路内停车收费“收支两条线”改革,停车费纳入财政非税收入。方城地区九门路、特色胡同提升改造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推动青年大街沿线6个停缓建项目有效处置。有序推进农大南核心板块征地组卷工作,完成地铁三号线(文化东路80-8号)、地铁六号线(中街站)地块征收工作。建设三星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5个,二星级示范小区55个,“四分类”示范小区建设扩增至45%。实施“见缝插绿”工程,覆盖裸露地面6.5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100座,青年公园景观改造、五里河公园改造提升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9.8万平方米的沈河区文化体育中心建成开放,成功举办沈河区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

  (五)夯基础暖民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抓实舒心就业工程,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957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386人,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348人,带动就业238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58人。建立新地中心、北方传媒大厦等7处商务楼宇就业服务站,打造舒心就业示范社区17家。实现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抓实幸福教育工程,沈阳市第七中学南校区、沈河区方凌小学异地新建、沈阳市第七中学附属小学新建三个项目及越秀配套幼儿园改造工程项目,实验学校中学一部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等五个学校操场提标改造项目均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打造市级社区幸福教育示范点17个,新研发幸福教育课程20门,提供幸福教育课程1200余课时。完成春秋季学期全员视力筛查,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等活动。抓实健康沈河工程,强化重点慢性病防治,由专家门诊、慢性病门诊、健康档案管理室组成一体化门诊,在册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到81%以上,控制率均达到77%以上。

  (六)重服务提品质,社会保障不断增强。优化品质养老。全面实施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工程,高质量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扩面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至60个试点社区,提供政府购买上门服务,累计服务15039人次,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建成“幸福长者食堂”61家,日均服务3千余人次。落实双拥工作。走访慰问13个驻区部队,赠送慰问品等物资共计近30万元。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重点优抚对象105人,发放节日慰问金共计5.65万元。举办军地联谊活动4场,双方累计参与500余人。建设平安沈河。易涉毒场所排查管控率、吸毒人员列管率均达到100%。全区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街道均成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率达到100%。社区吸毒人员管控、禁种铲毒、易涉毒场所管控工作小组组建率100%。升级营商环境。除有特殊规定的政务服务事项外,全区27家政务服务部门均实现全程电子化,电子证照(除专网外)、电子印章覆盖率达100%。

  (七)控污染降能耗,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加强绿色低碳项目储备,软通动力城市配套储能换电站示范园区项目主体竣工。推进清洁取暖项目建设,实施沈阳东部地区清洁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1万平方米。淘汰祝家供暖35吨燃煤锅炉,完成新北热电超低排放改造。提升受保护湿地面积,将青年湖纳入沈阳市一般湿地名录初步方案。多渠道多角度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活动,营造绿色低碳、和谐发展的区域氛围。提升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优良天数达301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水体市考断面月度监测项目均达标。对辖区河流开展常态化巡河,累计巡河1884人次;对区管河湖管理范围垃圾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累计清理河湖垃圾1054立方米。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管控,每月开展原六药污染地块现场巡查;加强土地征收、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土地再利用安全,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坚定发展信心,克服发展难题,经济社会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但受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明显、房地产市场仍未复苏、土地出让缓慢等多重因素影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依然较大。与此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一是产业空间布局不够清晰,数字经济等高技术产业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迫在眉睫。二是消费热点、新增长点不多,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仍需加大,需要通过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增强应对宏观环境变化、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三是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的拉动力偏弱,招商落地转化期较长,缺少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的产业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有待加强;四是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五是公共服务供给及配套设施建设仍需提升,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供给及保障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六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保民生、保运转压力增大;七是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取得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攻坚之年。全区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助力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及“三个一”奋斗目标,继续锚定“三大发展定位”,扎实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河新篇章。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一次性因素后比上年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

  ——实际到位内资完成180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4000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7%。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整合优化科创资源,布局“两廊N组团”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完善“2+5+N”现代化产业体系和“18214”企业支撑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依托“四所两校一院”等创新资源,推进沈阳动力科技创新产业园、药大北药科技园等产业园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5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5家,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达到1200家。加速数字经济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中科文萃数字港、“沈阳数字产业金廊”,开展数字核心产业提升行动,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为载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提升金融集聚优势。加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新增金融类机构5家以上。开展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获得性和满意度。推进金融商贸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升级商贸服务业态。强化沈阳方城消费场景名片,以经营模式创新促进消费升级,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不少于20家。打造中街、歇马夜市、彩塔夜市等夜经济地标,构建多业态融合、多场景联动的夜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加快提升跨境电商交易额。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完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申报。打造6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建成10个文旅场景。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政策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筹划“冰雪系列赛”等特色体育活动,举办垂直马拉松、国际冬泳邀请赛等赛事活动,叫响“美丽中国我在沈河”旅游品牌。加快多福湾生态农科新质创新区建设。探索发展种业科技、智慧农业、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推进科技服务、绿色服务、文旅消费等产业配套功能落地,打造农业科技先行区。

  (二)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发展创新型经济。抓好科创空间建设,布局“1321”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沈阳国家高新区南塔片区。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育载体,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加速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园区建设。落实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实施“双量增长”计划。用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特色开放载体,拓展RCEP通道、向北开放通道、共建“一带一路”通道,推进中俄数字贸易平台等签约落地。发展流量型经济。建设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打造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沈河样板”。促进十大专业市场线上线下融合,策划举办五爱南塔展贸展销等多样化展会活动,推进五爱等传统市场开展跨境业务。发展总部型经济。加快在辽央企总部基地建设,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培育本土“新字号”总部,推动百家龙头企业区域总部焕新。发展服务型经济。推动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打造金融商贸产业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塑造服务业开放创新大会等产业活动品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载体品牌;老边饺子等“老字号”品牌;王氏糖画技艺等非遗品牌。打造头条胡同等商业新地标,叫响沈阳中街“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金字招牌。

  (三)强化精准招商选资,以重点项目支撑有效投资。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紧紧围绕省级“五大安全”“三个现代化”谋划重大项目450个以上,投资2000亿元以上。深入推进8项系统工程,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实现重大项目开复工180个以上。全面完成方城改造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申报成功。树牢“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的工作理念,强化“走出去”,综合运用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通过举办推介活动、参加经贸交流活动等手段,围绕“2+5+N”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GDP指标的四上企业、税收企业等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亿元重点签约项目180个,亿元重点落地项目90个。加大优质地块招商推介力度,推动多福湾等高质量央地合作项目落地投产。持续跟进软通动力“一总部三基地三中心两平台”项目进展。发挥中国楼宇标杆城区影响力,开放服务场景,招引“双碳”战略“新五件”“数字基建”等新经济领域项目落户,有效盘活域内闲置楼宇,增强楼宇经济辐射带动力。

  (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家园。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彩塔现代服务产业片区、长青街72号、南塔街107号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建设。从道路交通、景观绿化等方面入手,做好十一纬路、十三纬路、中山路、富民街、大西路5条重点街路的更新改造工作。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开放,利用闲置地块建设停车场,全年新增泊位1300个。持续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开展小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及配套基础设施提升行动,高质量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质改造老旧小区50个,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惠及144栋楼住宅楼1.2万户居民。增设既有住宅电梯16部。实施青年公园二期改造、南塔街道路改造等重点街路、公园等城市更新项目,新建口袋公园30座。全面推进星级示范小区建设工作,实现“四分类”示范小区建设扩增至55%。完成14个三星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134个二星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完善厨余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完成厨余垃圾日分出量16吨任务目标。推进存量土地盘活攻坚,加快整理出让药科大学东等地块。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多福湾生态农科新质创新区一期道路工程,确保农大生物炭研究院院士实验室及孵化园主体建成。

  (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保障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进“跨部门”“秒批秒办”“都市圈通办”“证明在线开具”等特色服务场景应用。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完成195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1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控制在总量15000人以下;全区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330人,带动就业1980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政策宣传周”“技能培训月”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活动。通过建设社区助餐食堂、开放养老机构助餐服务、设置餐饮场所老年餐桌等,实现社区助餐服务覆盖率80%。完成第七中学东部高品质学校建设,推进朝阳街第一小学四十九校区教学楼、实验学校东校区新建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新增学位3990个;新建幼儿园2所,新增学位360个。建成10个市级幸福社区教育课堂示范点,提供幸福教育课程不少于1200课时。巩固近视防控成果,确保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0.5%。规范开展医联体建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视慢病管理,在册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6%以上。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全面提升隐患排查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坚决遏制特大事故发生,确保我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广泛开展群防群治,扎实做好信访积案化解,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构建“全民反诈”新局面。

  (六)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强化扬尘污染治理,推进低尘机械化清扫作业,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力度。实施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发挥河长制作用,加强巡河管理,严防各类饮用水水源风险隐患。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综合利用。强化生态保护执法监管,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密防控环境安全风险。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

  (七)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强房地产市场动态监测,扎实推进“保交楼”房屋交付工作。加大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从前端预防着手,营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统筹推进区域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筑牢国家“五大安全”防线。加强金融领域风险防控,加强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公司管理,规范发展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推进投资类公司专项整治。严格控制高负债企业及其子企业对外担保行为。规范各类投资行为,注重投资回报,逐步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至控制线内,防范各类风险发生。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开拓创新,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沈阳当好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的排头兵中冲在前、作示范,加快建设东北区域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区!


主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办公室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联系方式:shenhe_gov@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030004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24700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