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沈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02月17日来源:沈河区发展和改革局
[字体: ] 打印

——2021年12月6日在沈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沈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欣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沈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以来,全区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经济运行逐步向好,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恢复至疫前水平。预计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62亿元,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41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3.1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6亿元,与全市平均增速保持一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9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7亿元;税收收入完成74.5亿元,增长5.9%。实际利用外资完成945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完成135.6亿元,增长13.7%。进出口总额完成22.7亿元,增长7.1%。

(二)聚焦两个中心建设,主导产业发展有序推进。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引进辽沈银行、汇丰银行沈阳分行等6家金融及金融类机构;新增星途健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产品5支;美嘉科技公司成为拟上市企业。与沈阳农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全省唯一一家由银行发起设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完成44次银企对接,服务200余家企业,融资总额达10.36亿元。加快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谋划以叁叁工厂、九号院、十一号院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以头条、官局子等特色文化胡同为代表的中街特色文化街区,引进得一版画工坊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着力打造盛京古城,沈阳中街正式获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并上榜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沈河区获评“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也是东北首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推动商贸转型升级,组织召开沈河区服务业开放创新峰会暨金融和文创“两个中心”场景发布大会,签约投资意向企业33家,签约金额110亿元。打造“嘉里城歇马夜市”“恒隆夏日生活节”“彩塔夜市”等夜经济场景,彩塔夜市被评为2021年沈阳市夜经济特色街区,沈河区入围“全国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领先。激发科创新动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6家,打造升级双创载体2家,德氏冷饮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强化重点企业项目培育,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建设完成630个5G基站,谋划57个5G应用场景。

(三)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发展动力不断积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区122个亿元以上项目均已开复工,全年完成投资182.3亿元,主导产业项目62个,数字经济项目19个。完善“一联三帮”工作机制,解决规划调整、挡光补偿、信访维稳等126个问题。招商引资取得积极进展,组织开展招商活动30余次,引进亿元签约项目195个,总投资785亿元。引进亿元落地项目70个,总投资445亿元。推动楼宇高质量招商,引进国任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等高品质企业,盘活闲置楼宇面积34万平方米。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对接北京金融街,推动京沈文化交流合作,引进亚洲互联数字金融科技、沈阳盛京记忆227号院等京沈对口合作项目12个,到位投资10亿元,启动楼宇面积4万平方米。加强对口帮扶,落实西藏安多县援建资金60万元、康平县援建资金100万元。土地攻坚扎实开展,完成农大中专部地块、古井路2甲地块等14宗地块攻坚任务,热闹路北、高官台东街东、老市委地块实现净地。成功出让高官台街东-3、辽宁出版集团2宗地块。关注企业成长培育,全年完成工业“小升规”4户,“个转企”237户,新增“四上”企业115户。

(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果。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不断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全年改革任务。运用国企金融集团盘活一场四馆、沈阳路同仁医院等60处3.3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持续对国有资产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完成公用集团二级公司股权理顺、全区2户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制、出清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深化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1户国有企业混改交易。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强化考核导向,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到97.5%。13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掌上签批”。建立健全电子印章生成与应用机制,电子印章覆盖率达100%。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受理涉企营商投诉案件119件,回访率100%,办结率92.45%。成立“工程建设项目帮(代)窗口”,打造沈河独有“会商厅”,为我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提供“全程定制化”帮办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开工。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区品质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投资近1.59亿元,实施建院街、小北关街202巷等街路更新。对青年大街等16条街路实施“全时保洁、全域管理”。实施东污泵站配套排水、上木场方家栏路积水点改造及小区二次加压泵站“大水箱”改造工程。对青年大街、市府大路等10个绿地实施景观提升改造。打造文化路、文艺路两条景观路。慈恩寺、小西边门等110处口袋公园改造全部完成。加强垃圾分类管理,配备可回收智能箱222台,建设垃圾分类驿站378处、智能分类厢房4处,111座环保屋有序投入使用,厨余垃圾投放设施配备率100%。城建配套逐步完善,组织实施庆余家园配套路等重点城建项目。投入资金1.1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363万元,启动1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楼体93栋,房屋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群众近7300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11月中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9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6天。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年累计浓度均低于去年同期。域内四条河流水质监测达标率达96%。功能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交通道路噪声100%达标。强化六药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完成高官台东-2、翰林路18号等开发地块的土壤污染调查。按散煤治理工作要求完成150户环保炉具替代。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顺利完成沈阳市第七中学金融中心学校改造,异地新建方凌小学及七中南部校区等项目稳步推进。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挂牌,新增普惠性学位530个。筹建沈河区文萃小学幼儿园杏林园,提供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80个。全区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2.04个百分点。巩固慢病示范区成果,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国家和省级要求。建成沈河区疾控中心、沈河区人民医院、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1.8万人。新冠疫苗日均接种能力2万剂次。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落实就业政策,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744人,扶持创业带头人303人,带动就业1581人。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处、社区养老服务站10个。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向2837户发放政策性救助金462.18万余元。强化住房保障,新增租赁住房货币补贴661户。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收缴146家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2.5亿元,为171名农民工讨回被拖欠工资248.5万元。择优精选11个践行“两邻”理念样板示范社区,践行“两邻”理念“1361”模式在全区铺开。策划推广“清文化循迹游”等7条特色旅游动线。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110场以上。完成1家城市书房及11家城市书屋建设。维修维护健身器材500余件,完好率达95%。全面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平安沈河建设,吸毒人员列管率、易涉毒场所排查管控率达100%。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复访、进京访重点案件化解率均达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坚决克服发展难题,经济运行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和谐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前行,但也应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第二产业发展不够充分,第三产业中金融业支撑作用减弱;二是重大项目储备应抓紧谋划,招商引资专业力量有待加强;三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快进度,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升;四是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尚未完全匹配;五是绿色发展意识仍需提升普及,低碳转型发展宜提早布局。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2022年,全区上下将坚定不移贯彻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推动沈河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

——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

——实际到位内资完成90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6000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

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聚焦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发展实力。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大力引进持牌金融机构及专业子公司,培育新兴金融业态和功能性总部,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实现沈阳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质升级。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银企对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3家以上。全力推进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加强盛京古城综合保护利用工作,完善通天街“一轴三组团多节点”空间布局,实施通天街和古城内背街小巷等街路综合提升工程。全力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重点打造国家版权中心东北分中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新增15家文化贸易企业和1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促进商贸转型升级,加快直播电商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五爱南塔电商直播基地、五爱跨境电商平台和智慧物流中心。拓展中街特色商业街区,推动存量商业综合体运营。升级彩塔、嘉里等夜经济场景,以点带面提升夜经济品质。高标准谋划科技创新,发挥中科院金属所、农大等国家级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提高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雏鹰企业14家,瞪羚企业1家。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落实5G行业应用场景规划设计,推进5G网络和应用协同发展。

(二)聚焦项目招引,夯实经济发展支撑。按照全市“谋立推建”工作部署,做好老市委旧址的城市更新规划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年谋划储备项目不少于50个,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不低于135个。强力开展土地整理攻坚,加快药科大学等地块征收,实现玫瑰家园、都城隍庙等地块净地,推动热闹路北等成熟地块尽快出让。优化招商工作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做好与驻北京、上海、深圳外地办事处的联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相关活动,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确保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62个,投资总额达到860亿元,其中亿元落地项目78个,投资总额达到530亿元。发挥楼宇资源优势,聚焦万科春河里、宝能T2等即将投入使用的楼宇吸引数字经济、金融、高端服务业等产业及高层次人才聚集,全年启动闲置楼宇面积30万平方米。加强京沈对口合作,依托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研发企业集聚优势,将财富中心E座打造成京沈合作总部基地。做实城区县域对口帮扶,开展飞地项目合作,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三)聚焦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序推进园区经济体制机制优化改革,实行经济运行扁平化管理。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区属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应建尽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成集团子公司股权理顺、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产业集聚、加快推进集团企业合并重组工作。分层分类推进条件成熟的企业实施混改,吸引社会资本加入,让国企在改革中增加竞争力和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健全考核及监督机制,不断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持续推进“只提报一次”改革,巩固现有“综合窗口”改革成效,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综合受理模式,运用“云勘验”“联评联审”“联合验收”“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新型审批方式,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工作向标准化、信息化、创新化和便民化发展。推进民生诉求整改工作,切实提升案件办结率、满意率。落实沈阳“人才新政”,提供政策补贴咨询等全面服务,人才公寓配租面积1.2万平方米。

(四)聚焦城市建管,展现城区全新风貌。抓好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提升城区建管水平。巩固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落实生活垃圾“四分类”要求,打造33个示范小区,扩大餐厨垃圾收运率。实施小区配套工程,新建万科东第等3条规划路。完成友好街等7条老旧小区周边背街小巷提升工程。完成富民街泉园二路积水点改造、东部地区等94处雨污混接点位摘除、丰乐二街3条街路老旧管网消隐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街路绿化景观效果,补植行道树2000株,模纹1000平方米。新建8个市级城建绿化建设项目,对青年公园、万柳塘公园环湖步道进行改造,新建口袋公园100处、覆盖裸露地面5万平方米、栽摆花卉400万盆、新建立体花坛10座。加大区域性骨架道路建设力度,深化“路长制”,加强各级街路和重点区域管理。加快“一网统管”建设,推动数据共享“上云”“上链”,提升数字政务场景应用。加速盛京古城建设,以古城地区为试点,划定城市更新单元,确定更新项目,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五)聚焦民生福祉,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推进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严格区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PCR实验室管理,规范发热门诊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建立并完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镜沈河分中心。做大做强社区医院建设,力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为社区医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向社区延伸。加快推进七中东部高品质学校、北配地块新建小学等项目建设,筹建公办幼儿园2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450个。推进星级幼儿园创建和管理,启动旭辉铂宸府、金地峯汇配建幼儿园改造工作。巩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成果,确保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1%。筑牢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5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扩大到30个,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60张。实施12个老旧小区和16.5公里居民小区内网改造工程,增设既有住宅电梯20部。大力开展冰雪运动、乒乓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做好公园、广场和社区户外健身器材维护管理。宣传精品旅游动线,推广54处“沈河旅游打卡地”,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六)聚焦共建共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广“两邻”理念实践经验,以小区为单元,以社区工作者包保的片区为载体,挖掘特色文化,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两邻”家园。围绕公益慈善、社区服务、就业服务、养老服务,培育一批服务好、能力强、公信力高的品牌社会组织。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做好教育培训机构“营转非”登记与监管工作。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21856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6600人以内,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303人,带动就业1581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已脱贫家庭、边缘易致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动态就业率100%。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一金三制”制度,确保农民工讨薪案件动态清零。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高水平“五位一体”社会综合救助体系,持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创建辽宁省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单位。

(七)聚焦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领域犯罪。打好禁毒工作五大攻坚战。全面落实市域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开展打击“五爱侵权假冒伪劣违法”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持续开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全区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11个街道层级微型消防站。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合理布局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持续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和隐患检查,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化解重点难点信访问题,确保上三级交办重点案件化解率达到80%,信访工作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达到98%以上。

(八)聚焦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宜居生态。从水体达标、蓝天行动、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入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对水体断面的监测,严查非法排污口,对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全面落实蓝天保卫战工作任务,加大对“散乱污”企业、VOC污染企业、餐饮油烟企业、露天烧烤等治理力度,重点开展柴油车监管。落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确保固废管理达标。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开展群众信访案件复查回访工作。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快传统产业节能低碳改造升级。推进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开展生态宣传,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中心城区做出更大贡献!


主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沈阳市沈河区委办公室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联系方式:shenhe_gov@126.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2101030004 ICP备案号:辽ICP备05024700号-3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325号